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满意度 > 正文
阅读量: 1,315

甘肃10余年毒品重点整治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

2011年07月08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法制网讯 记者周文馨 “各位乡亲听我的言,我把五毒的事情给你们传一传。吃、喝、偷、赌抽大烟,染上那个毒品最危险。”这是一首流传于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虎关乡的禁毒“花儿”,作为流行于甘青宁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用浓郁的地方方言演唱出来,禁毒宣传通过这种形式最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虎关乡原名虎牢关,顾名思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相传是三国古战场之一。但上世90年代,而该乡的洼吓村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毒品村”。

村支书马世清回忆,从1991年到1996年,村里吸贩毒人员猛增,毒品违法犯罪使许多村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许多房屋坍塌,田地荒芜,整个村子可谓是谈“毒”色变。

据统计,从1991年到2008年,被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抓获的近百名毒贩中,绝大部分获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其中被判处死刑的近10人。由于成年男子大都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洼吓村一度被当地人形容为“寡妇村”。

从1999年11月,洼吓村被县禁毒委列为禁毒重点整治村,这一整治就是10余年之久。10余年的整治中,由县、乡、村落实“三包责任制”,连同派出所民警、吸毒人员家属组成“多位一体”帮教小组,不仅从思想上教育吸毒人员筑牢拒毒防线,而且从经济上帮助吸毒人员改善经济状况。

如今,这个当年远近闻名的“毒品村”, 如今成为了十里八乡的致富带头村。

今年6月初,记者驱车在洼吓村采访,穿乡而过的公路两旁绿油油的庄稼正在茁壮成长,一座座新盖的砖瓦房静谧的躺在绿树成荫的村落里,阵阵高亢有力的歌声“花儿”在田野里回荡……

洼吓村的嬗变是甘肃省禁毒工作重点整治的一个缩影。10余年来,甘肃甩掉了临夏州的东乡县、广河县等17个被国家禁毒办挂牌整治的“毒帽子”, 73个县市区的1006个村被进行了毒品问题重点整治。

从2009年开始,甘肃在总结以往重点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对15个重点乡镇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包括虎关乡在内的已经完成整治的15余个乡镇正在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

甘肃省禁毒办主任曹义鸿介绍,通过禁毒重点整治,各县区进一步加强了各级禁毒办的建设,健全了机构,充实了力量,尤其是充实了街道和重点乡镇、社区的工作力量。东乡、康乐县禁毒委主任均由县委书记担任,禁毒办主任全部进入公安局领导班子。甘州区禁毒办主任由甘州区公安局一把手担任,临夏州对全州各县(市)、乡(镇)禁毒办事机构重新进行了调整,规定各乡(镇)禁毒专干全部移交到县(市)禁毒办,由县(市)禁毒办统一管理。

同时,各重点整治县区结合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建设,开展了对吸毒人员的入户与走访核查活动,落实了尿检等确认措施,收集了吸毒人员照片,摸清了吸毒人员的基本状况,并把核查搜集的信息及时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中,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吸毒人员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各重点县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信息录入率都有显著的提高。

“各县区进一步加强帮教工作,对出所吸毒人员采取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负责接回的办法,落实接茬帮教措施。”曹义鸿,积极帮助吸毒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对确无生活来源的,落实低保措施,对有一技之长的,帮助他们重新就业,用爱心和真情感化他们,使其尽早戒断毒瘾。


新滋生吸毒人员也大幅下降。各重点整治县区通过大力开展禁毒预防宣传、禁吸戒毒、缉毒破案、“无毒社区”创建等重点整治措施,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拒毒防毒和禁毒意识,新滋生吸毒人员大幅下降,有的地方基本杜绝了新滋生吸毒人员。

经过多年的整治攻坚,甘肃省涉毒重点县区毒品消费市场逐年萎缩,因毒品问题引发的偷窃、抢劫等刑事案件明显减少,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曹义鸿要求,按照第四个禁毒工作三年规划的要求,列入全省毒品问题挂牌重点整治的15乡镇,整治结束后必须达到预期的整治目标,摘掉重点整治的“帽子”或实现“无毒县区”,“无毒乡镇(街道)”要达到乡镇(街道)总数的95%以上。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微信平台二维码-50.jpg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