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满意度 > 正文
阅读量: 1,241

国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7年05月22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一、引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1年10月14日发布一份涉及40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报告。报告称中国生活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一,乐观度排名第八。而印度《经济时报》和美国之音中文网均报道称中国生活满意度排名倒数第一。中国国民的生活满意度为什么会这么低?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满意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多数关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关注个体微观层面,而较少关注国家水平的生活满意度,所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国民生活满意度来研究这些对个体生活满意度起作用的因素在跨国家情境下是否仍然有效是有意义的。


  二、文献综述与模型假设


  以往多数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环境状况、健康水平、宗教信仰、结婚率对国民生活满意度有影响,受教育水平和国民生活满意度无关,年龄、性别和个人生活满意度无关。我们将验证以往研究的结果,并研究从国家层面来看,人口年龄结构是否对国民生活满意度有影响。


  多数关于国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适居理论,认为绝对的客观变量对生活满意度有影响。而比较理论认为相对的客观变量对生活满意度有影响。我们将结合适居理论和比较理论,同时研究绝对变量和相对变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我们采用比较理论中的“生命期比较”,研究人均GDP增长量对国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对城市化水平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很感兴趣。


  由于宗教信仰和结婚率(或离婚率)方面的数据缺失严重,我们在初步建立模型的时候已将这些变量排除。因此研究的因变量为国民生活满意度,自变量为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衡量)、失业率、环境水平(以环境致死率衡量)、健康水平(以婴儿死亡率衡量)、人口年龄结构(以抚养系数衡量)、城市化水平(以城镇人口比重衡量)和人均GDP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库,以及NEF提供的幸福星球指数报告。


  我们从英国新基金组织的幸福星球报告所调查的143个地区中排除了12个严重缺失数据的国家以及2个属于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以剩下的129个国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样本地区分布于与世界国家的分布状况一致,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发现除了失业率以外的变量都没有严重的数据缺失。由于失业率缺失达到了24.03%,但我们又不想舍弃这个自变量,故对其进行了SPSS点处线性趋势差值。


  分别做各个自变量与国民生活满意度之间的散点图。发现抚养系数、环境致死率、婴儿死亡率与国民生活满意度呈线性关系,人均GDP,GDP变化量,城镇人口比重为对数关系,失业率与国民生活满意度的散点图不是很规律,可能与国民生活满意度无关。


  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国民生活满意度与各个变量都显著相关。


  三、回归模型


  先采用强制进入策略,并做多重共线性检测。模型中只有不到半数的t检验通过,且无论从VIF、容忍度还是共线性诊断结果来看,都表明存在比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应重新建立回归方程。


  利用向后筛选策略共经过四步完成回归方程的建立,最终模型为第四个模型。各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这些变量保留在模型中是合理的。最终的模型是:


  国民生活满意度=4.414+0.406*ln人均GDP-0.057*失业率-0.052*环境致死率-0.012*婴儿死亡率


  因此经济增长越快,失业率越低,环境越好,基础健康水平越高则国民生活满意度越高。


  模型评价的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无自相关,残差满足了线性模型的前提要求。模型满足同方差的假设,没有离群值和强影响点。


  四、讨论


  本文在系统考察了影响国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并建立出回归模型的同时也表现出以下不足之处:首先,研究变量的选择仍缺少一定的针对性,放入回归模型的初始变量还有待精减;其次,回归过程中变量的筛选方法还有待改善,可通过主成分提取的方法在不过分剔除变量的条件下避免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提高回归模型的质量;最后,对GDP变化量的选择还应仔细斟酌。


  参考文献:
  [1]Radcliff B. Class Organiz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Social Forces serial online. September 2005.84(1):509-526.
  [2]Bonini A. Cross-National Variation in Individual Life Satisfaction: Effects of National Wealth, Huma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June 1. 2008.87(2):223-236.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微信平台二维码-50.jpg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