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者满意度 > 正文
阅读量: 1,328

高考志愿填报的数据分析研究

2017年06月08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消费者满意度 | 

      高考志愿填报对于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高考志愿的改革亦是对于整个高考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关于高考方面每一次出台新的变化及相关文献都会引起全社会的讨论,尤其近几年来关于教育界的讨论,关于高考方面的各类问题,已经成了讨论热点。我国早期高校招生方面主要是采取“第一志愿优先”的填报机制,但这一制度,往往会因为考生对于自己的分数评估不正确,对于所报学校招生信息不是很了解等情况,会使一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后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很多省份开始采取了“平行志愿填报”、“考后知分填报”等新措施来进行补救。这些新机制当然对于高校制度更合理化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些新举措的实施是离不开相关理论与数据分析的辅助的,笔者在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关于江苏省高考专愿填报中这些数据的分析,从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中,可以对现行的志愿填报制度更加完善合理化。

  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对于广大学子来说,不是只是需要迈过全国统一的高校考试这一关卡,在考试之后的志愿填报亦是绝不可疏忽的方面,可以说这是考生在经过高考之后又一重要“考试”,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志愿填报制度则显得至关重要,而学生们在这一制度下如何去填报志愿,采取怎样的策略则直接影响其最终的录取结果。笔者在本文研究的就是我国当前江苏省所实行的志愿填报机制,它们的可行性以及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希望能让高考的填报机制走向更为合理与完善。


  一、我国高考录取机制工作分工


  我国高校招生所采取的招生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将相对较少的教育资源在全国考生中进行相对合理的分配。其分配的基本准则在于考生的高考分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学生对于院校的选择利用某些制度将学生和学校进行匹配,但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资源来讲,其高校要招生的人生是要远远少于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的,关于高考的录取工作是由省级招生办公室和高校共同完成的,因为在投递志愿的过程中,有录取分数线的限制,只有高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方能抽这一范围内的高校,在考生投递好自身招生计划以及考生的考分排名情况来进行录取。


  二、我国高考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我国的高考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大致分为两种“第一志愿优先”和“平行志愿”,首先由考生自己根据自身意愿与实际情况填好相关志愿表,然后由省招办将考生志愿投至有招生计划的院校的中,最后由高校根据一定的原则录取考生,大致这样一个过程的录取模式影响考生最终的录取结果。江苏省目前也采用这种投档模式。


  1.“第一志愿优先”机制


  现在高考招生制度上第一志愿优先机制被采用的时间较长,这一机制是特点是将考生的个人志愿放在第一位进行考虑,其次再是其高考分数,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于自己的考试分数可能会出现评估失误等情况,同时就算在知道自己的分数后再填报,但因为对于高校当年的报考情况不明也可能没办法完全权衡好各类情况后再进行填报,这在这种情况下填报志愿极可能出现“高分低就”或“高分落榜”这些不合理的情况。第一志愿优先机制的模式,因其操作性上受很多客观性因素的影响,没办法做到其公平与合理性,这让高考志愿填报成了困扰考生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2.“平行志愿”机制


  对于高考方面的制度我们一直都还在探索,希望能更好的完善它,而平行志愿录取机制是实施是我国高考制度在招生制度层面上的一大改革,江苏省也正在试用。它与过往的第一志愿优先机制不同的是,它不在是以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为第一考虑要素,而是变“志愿优先、分数从高到低”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模式更强调分数,对志愿尊重不够。但从深层次探究,原来的志愿优先只能选择一个志愿,尊重的是一个选择;而平行志愿可以选择三个第一志愿,给考生更充分的表达个人志愿的余地和空间,尊重的是三个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行志愿的设置更能体现考生的意愿,更尊重考生的志愿。这样的形式,将考生的高考分数线放在了第一位考虑。当然在这样的机制下,依然还是会有考生不能被录取的情况,笔者统计了下,在此种机制下,未被录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分数低于志愿院校投档线、不符合院校录取条件、专业志愿不能满足。关于最后一类,还有可“可接受调剂”的选项可以解决一部分,在平行志愿机制实施后,其优势是很明显的它使得志愿填报率提高、高分落榜率降低,降分院校和降分幅度明显降低、考生和社会满意率增加。当然平行志愿机制改革对于不同分数的考生有不同影响,这一方面需要因人而异,比如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平行志愿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使低分考生补录取的机会降低,增加了高分考生的录取机会,从而使得很多实力比较弱的高校很难招到分数高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考志愿填报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技术


  高考志愿的填报对于考生的最终录取起到很重要的决定作用,对此,选用何种填报机制更为合理、公平,不仅需要其理论研究同时也要运用实际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笔者在下文中,将讲述关于江苏省高考志愿填报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技术。


  1.高考志愿数据分析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于高考录取机制的合理优劣的评判,主要是从这一机制是否能避免出现“高分低就”、“高分落榜”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其次关于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及最后所录取的情况是否能让考生得到满意,其满意程度又是怎样。


  (1)一志愿满额率


  我们一般从一志愿的志愿数与院校计划数之间的差额来判断高分考生的录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高分低就”、“高分落榜”这些不合理情况发生的几率是多少,从而来判断这一机制是否合理、公平。


  (2)院校志愿覆盖率


  院校志愿覆盖率指的是某批次科类院校录取人数与院校计划数的比率,此项指标则是分析院校之间志愿投递的均衡性。


   (3)志愿匹配度


  根据最后录取情况与志愿的匹配程度来评价考生的满意程度,即某批次科类院校录取人数与实际填报该校志愿数的比率。


  2.高考志愿数据分析的数据准备


  为了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数据分析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分析情况,在此笔者在广东省为例,当然在对江苏省 2013 年的高考志愿数据进行分析前,我们先需要对数据库中独立的、不规范的、含有噪音的原始数据进行抽取和清理合并,形成挖掘分析所需要的合格数据。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几类数据库,大致包含如下:考生成绩库、考生志愿库、院校计划库、录取结果库、院校分数线库,最后从这些数据库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相应数据,并对其对原始数据先抽取、清洗和整合,最后形成符合志愿数据挖掘要求的最终数据集,每条数据都包含以下属性:年份、院校分数线、考生号、志愿序号、志愿院校代号、院校计划数、批次代码、考生成绩、录取结果。


  四、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机制的改进建议


  高考是我国高校选择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众多学子进行更高一层教育的主要方式,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高考的各项制度都一直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就是为了能够使高考更为合理与公司,在高考志愿填报机制上亦是不朝着“公平”和“无操纵”的目标不断的努力,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再加上笔者对于江苏省普通高考招生志愿数据的分析结果,就个人想法,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针对平行志愿录取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低分考生的录取机会这一弊端,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增加每个批次征集平行志愿时的院校数目,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发挥平等志愿录取机场增加高分考生录取率这一优势,同时也大降低了低分考生的落榜可能。2013年江苏省采用了完全平行志愿和考后知分、知线、知位,同时每个批次录取结束之后进行一次征集平行志愿的做法。这些措施是对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改革最好的诠释。知分、知线、知位是考试所掌握的信息更加明朗,在填报志愿时不会陷入盲目被动的局面;完全平行志愿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高分落榜”、“高分低就”和“志愿扎堆”的现象的发生频度;征集平行志愿则提高了低分考生的录取机会。高校和考生的反馈良好,这是对江苏省2013年机制运用最好的证明。但是,与此同时,平行志愿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根据对江苏省2013年的高考志愿数据分析,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增加每个批次征集平行志愿时的院校数目,这样在增加高分考试录取效用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低分考生的落榜几率。但这要求提供更多的高校招生资源。


  2.降低投档比例,同时高校增加招生计划。


  3.打通同一批次若干平行志愿院校之间的专业调剂机制,如果考生因不满足一个院校的专业要求而被退档,同时其他平行院校的专业还有计划余额,则进行校间调剂,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考生的落榜几率。


  笔者期望通过在本课题中采用数据分析技术来对现下江苏省高考招生志愿填报机制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索研究,从而对于未来高考招生志愿填报机制如何更好地去完善,使高考制度更为合理,为我国创造出更多的人才,实现教育兴邦,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诸多需要改进与进一步钻研的地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技术运用于实践中,使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更好地为高考招生志愿填报机制的研究做出更多贡献与支撑,这些都有待更进一步研究实践。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微信平台二维码-50.jpg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