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满意度 > 正文
阅读量: 1,913

电子政务研究热点及其分析

2017年05月15日 | 作者: adminlin | 分类: 公共服务满意度 | 

  纵观国际电子政务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我觉得最迫切需要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有三个问题。

  一、 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研究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关键在于“在线办事服务”和“公众参与互动”两个短板。而这两项指标又关系到电子政务三大目标建设的成败:政务公开化、行政规范化、决策科学民主化。通过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困难的初步研究,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现有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三个方面。


  1原因分析


  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资源部门化。现行的权力框架决定了职权部门对政府信息的采集,在行业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使下,人为造成信息壁垒。


  二是长期以来缺乏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责任主体。现行体制的条块分割,造成了政府信息资源的纵强横弱,没有责任主体对信息共享的组织协调和运行工作负责。


  三是长期以来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法规和制度严重滞后。造成政府信息共享无法可依,很多部门凭此拒绝公开和共享。


  四是长期以来标准规范不统一,技术上共享困难。政府各部门业务系统相互独立,电子工程建设从业务上都是垂直的,如工商、税务、海关等,自成体系,各自有自己的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交换困难。


  2政策建议


  一是要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要从战略高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共享使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具体包括: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体制,如在政府部门建立信息主管(CIO)制度;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业务体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信息中心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外网平台、内网平台)互联互通,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


  二是要制定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首先,国家应尽快出台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比如与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相关的立法有《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信息保护法》、《隐私法》等;其次,要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条例》;再次,要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


  二、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和评价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他们与社会中其它职务的人员一样关注私人利益。合理设置电子政务绩效目标并配合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可以使政府官员产生内在的改善激励,在深层次上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所以,绩效评估十分必要。


  1国外最新研究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府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对象分为产出(output)和结果(outcome)两个部分,并依此建立了以结果为对象的绩效评价“公共价值框架”。

  2国内普遍做法


  目前,国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要还是依赖第三方进行评估。比如,上海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负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测评报告”;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政务咨询从“网站内容服务质量和建设质量、网站功能服务、网站办公、网上监督、特色功能”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测评;国家信息中心颁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细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彼此有所关联但侧重点不同。


  3湖南绩效情况


  2005年,我们承担了省发改委委托的课题:湖南省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下发的指标体系,着重从“政务公开、网上服务、公众参与和网页设计”四个方面,87个子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全省122个县区政府中,只有97个建立了门户网站;以省政府办公厅为中心的政务内网已实现与52个省直部门、14个市州以及117个县区连通,省直部门和中央在湘单位普及率达到95%以上。�


  4绩效评估思考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侧重于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非常普遍。评估内容过渡关注政府网站的外部绩效,较少关注电子政务的内部绩效研究。


  一是能力不等于应用。电子政务是服务和管理的集成,更多的表现为以公众为中心。政务信息化这种电子就绪能力并不能代表以业务为导向的业务效益。电子政务的评估不仅要重视前台网站的外部建设绩效,更重要的是要评估政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制度建设和成本投入等内部绩效。


  二是应用不等于实效。我们通常说,电子政务重在应用,我觉得电子政务更重要的是重在实效。因为,从供应方看效益高的,未必从用户角度看满意度就最高。成熟的评估体系,不仅要求能进行纵向比较,还要能够进行横向比较。


  三是绩效评估的指标选取上需要更加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在指标权重组织上需要完全体现重要性分布。要把公众服务功能和信息反馈满意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是建议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同时尽快扩大CIO的试点范围。目前,政府绩效包含了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因为,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三、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论是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阶段,还是模型选择和模型优化阶段,甚至是绩效评估阶段,安全始终是一条主线,它贯穿于全过程。下面以三维的视角,深层次分析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1实体安全分析


  主要包括网络硬件平台安全和网络软件系统安全。但是,当前主要的网络产品,诸如交换机、服务器等基本都是国外产品。有的虽然是国产,但是其核心芯片仍是依赖进口。曾经发生过的CPU特殊验证码和微软操作系统后门事件,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敲响了警钟。目前,网上盛传一种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攻击程序,可以绕过操作系统实施攻击,这样的话,传统的安全产品也就形同虚设。因此,加大对关键硬件和软件的自主开发,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的惟一有效办法。


  2信息安全分析


  病毒、木马、蠕虫、黑客,大家可谓耳熟能详。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协议的先天安全缺失,加上黑色经济产业链的迅速膨胀,使得基于互联网的犯罪每天数以万计。如何确保电子政务数据流、操作流和控制流的安全传输,目前主要还是引入安全等级制度和安全距阵管理。但是,随着在线交互和网上办事两大短板的不断发展,基于安全矩阵的管理会因为安全元素的急剧增加而变得更加难以管理。因此,如何构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新构架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同时,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加密解密产品实施出口管制,我国能得到的也仅仅是C2级的产品。因此,新的加密解密算法也是密码界一个永恒的主题。


  3安全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说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也是生产力。针对网络安全的脆弱性,除了在网络设计上增加安全服务功能,完善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外,还必须花大力气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因为,众多的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和人员录用等方面,而这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须通盘考虑的基本问题。首先,要加强网络立法,具体包括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和加强网路道德建设;其次,设立网络警察,提高应机处理水平;再次,遵守安全管理原则,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① 多人负责原则,要求每一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两人或多人在场。② 住期有限原则,任何人最好不要长期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工作人员应不定期地循环任职。③ 职责分离原则。工作人员不要打听、了解或参与职责以外的任何与安全有关的事情,除非获得主管领导的批准。



想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咨询相关业务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SMR_gz

或者扫描下面二维码


微信平台二维码-50.jpg

好文章就要一起分享!

更多